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應用在手機上,不僅拓展了手機的應用場景,提升了人們的消費體驗,也爲整個行業的發展帶來更多想象空間。近日,《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手機行業研究報告》發布,分析師認爲,人工智能將成爲手機市場增長的新驅動。
一、人工智能功能已廣泛應用
拍照時手機自動識別拍攝的內容是風景、食物、文本還是人像並切換到相應模式,打開相冊,手機可以根據人物、地點、拍攝內容自動分類相冊;與外國人溝通時,讓語音助手自動翻譯;遇到不認識的植物、畫作、建築等,用手機掃描就能獲取百科知識……家住北京的劉先生目前使用一款人工智能手機,這些都是他日常的手機使用場景,一系列智能應用已經成爲劉先生工作生活中的好幫手。“擡手亮屏、人臉解鎖等功能確實很方便。”劉先生說,“人臉識別、自動美顔切中了現在年輕人的需求,所以應用也很廣泛。”
有人說,繼指紋識別、快充、雙攝、全面屏等特征之後,人工智能已經成爲手機行業最火的一個關鍵詞。從近期上市的多款手機就能看出,無論是使用了人工智能芯片,還是實現了人工智能攝影、智慧識物、卡路裏識別、隨身翻譯、語音助手等各種各樣具備人工智能元素的功能,人工智能絕對是各手機廠商的主打賣點。
消費者對于這些新功能的接受度也很高。根據《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手機行業研究報告》的用戶調查,人們最常使用的人工智能功能包括語音助手、人臉解鎖、智能光線拍攝(如逆光拍攝)、智能美顔和智能識圖等,其中,人臉解鎖和語音助手是用戶認爲最有價值的人工智能功能,同時也是體驗最好的兩項。
二、技術和商業驅動其發展
幾乎所有的相關領域專家在人工智能是手機未來發展的趨勢這一點上都會達成一致。應該說,人工智能與手機的結合,有其必然性。
一方面,手機選擇了人工智能。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數據,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已經連續六個季度同比下滑了。手機要實現新的突破,取得銷售增長,僅有外形的美化是不足夠的,必須在性能上有大的提升,因此利用人工智能來加快處理速度、提升續航能力、實現應用優化是必然的選擇;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選擇了手機。雖然近年來人工智能備受關注,並且在智慧家居、工業機器人等領域都有了很多應用,但就世界範圍來看,智能手機無疑是目前使用最爲廣泛的人工智能終端。
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手机的发展有两大驱动因素。首先,从技术上看,诸如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交互、深度學習等技术在满足日常应用层面上已经成熟,能够在手机上有效可靠地落地。其次,从商业角度看,上游的芯片厂商、人工智能硬件生厂商、技术提供商,中游的手机品牌商和下游的电信运营商都是助推人工智能手机发展的商业驱动点。此外,政策对于人工智能的促进也创造了有利环境。
對于人工智能手機發展趨勢的判斷,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認爲,2020年人工智能手機占比將達到35%,而咨詢公司高德納(Gartner)的預計更爲樂觀,它認爲到2020年這個比例將達到80%。
三、人工智能是手機發展契機
人工智能手机未来的发展被看好,用户也对人工智能手机有着更多期待。许多受访者认为,目前手机里的一些智能功能应用场景并不广泛,必要性不大。人工智能手机不应该只是手机应用里的智能或某些硬件的智能,而要整个手机系统拥有深度學習功能,实现基础层的人工智能,满足更多样化的需求。
目前來看,現在的智能手機多是通過終端來運行的,即讓人工智能算法在芯片或者攝像頭等元器件上運行,來實現智能的功能。手機要實現人工智能算法,還可以通過雲端運行。雲端擁有更加強大的算法、算力,不過,囿于成本高、能耗高等因素,大多數手機品牌還是選擇通過在雲端訓練和建模,在終端執行和加速來實現人工智能的。
此外,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終端實驗室等撰寫的《AI移動智能終端藍皮書》認爲,人工智能技術在移動端的普及還存在著測評體系不完善、潛藏問題沒解決、行業生態較低級等短板。不過隨著更多企業參與、更多技術融合及更多行業場景的探索,這些問題在未來都將得以有效解決。
目前,人工智能手機還處于早期發展階段。未來,上下遊廠商之間將通過進一步深入合作完善産業鏈布局,並爲整個産業發展提供持續動力。